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人生碎碎念] 旺中壹傳媒併購案有感: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


"你們這些年輕人只是沒事做,找點事情來熱血一下......"

聽到長者的言論,我的理智線完全爆發,沉重悲傷無奈變成無止盡的憤怒,為什麼政府是高牆、財團是高牆,他們聯手壟斷了我們的青春和未來,你們卻只在旁邊冷嘲熱諷,看這場熱鬧?

什麼叫我們年輕人沒別的事做,學生們有念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考試、做不完的作業、打不完的工、還不完的貸款;我們得多努力念書才能求一份有22K的溫飽、我們工作三十年也買不起你們現在住的房子;我們冒著被政府打壓和秋後算帳的心理壓力上街頭、我們冒風雨只為了救搖搖欲墜的民主。我們不是沒事熱血,如果社會公義我們又何必不平,如果政府民主我們又何必抗爭?


(照片來源:麥迪遜的可愛女孩Ting Chun Liu)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傳播二三事] 科學傳播:解開科學家跨足新聞媒體的心鎖

「科學傳播(science communication)」是近年來傳播領域的新興研究方向,當科學成為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科學傳播也就和我們的生活有了不可切割的關係。到底甚麼是科學傳播呢?科學傳播其實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泛,簡而言之就是「將科學概念傳達給社會大眾」,細細去深究就會發現科學傳播的主角無非就是:科學家、媒體和民眾。




圖一、科學傳播的三核心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傳播二三事] 寫在美國大選前:黨派對立(Partisan Polarization)

美國選情白熱化,經過十月份的四場總統、副總統辯論,以及一連串馬不停蹄的造勢活動和瘋狂的廣告文宣,美國人民即將在今天經由民主選舉選出他們的下任總統。但無論最後是歐巴馬(Barack Obama)還是羅姆尼(Mitt Romney)當選,美國黨派對立(Partisan polarization)已經來到了25年來的高峰,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數個月前公布一份最新調查結果,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社會價值觀分裂從二十五年前的10%上升到18%,其中包括像是對環境議題、社會福利、勞工聯盟和移民問題,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之間的觀念差異都在逐年拉開。民主選舉的背後是不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民主?而這樣的黨派對立又是怎麼會越來越嚴重呢?

圖一、逐年增加的黨派對立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人生碎碎念] 給即將是大一新鮮人的弟弟的一封信

親愛的小弟與我。

親愛的弟弟:

恭喜你要上大學了,因為年齡相差八歲的緣故,總覺得我們之間好像缺了些甚麼,很難像一般的手足之間無話不談,更多時候是我像個小媽媽一樣對你訓責、感到憂惱,卻對你一知半解。我的世代流行的是陳奕迅和張惠妹,你聽的是蕭敬騰和郭采潔;當我開始為愛情感到苦惱、為前途憂煩時,你在乎的是籃球場上和連線遊戲時兄弟間的廝殺,還有應付不完的考試和考試。我們的話題從不重疊,隨著我離開台北念書,研究所兩年埋首實驗室早出晚歸,我們之間的聯繫好像只剩下我們那個號稱轉播家庭新聞分秒不遲的媽媽。可能是為了彌補,但更多的是希望我愛的你,可以比我的大學生活過得更精彩且不帶一絲遺憾,所以想為你寫下這封很長的信(我想這應該是從你出生以來,收過最長的一封信了,希望你將來的女友別怪我捷足先登),你可能覺得有些囉嗦,信中充滿著無新意的老生常談,但我多希望八年前的我有機會讀到這封信,或許現在的路我可以走得更自在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漫遊威斯康辛] 國際鶴類基金會 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 (@Baraboo, WI)

大約兩周前,很幸運地可以和布袋戲社的大家長以及成員們一起到國際鶴類基金會(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 aka ICF)進行一年一度的出遊。很汗顏地,在出發前對ICF這個組織沒有太多的研究,抱持地就是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出遊踏青,在威州其他地方走走看看,那種嬉戲玩樂的心情。但參觀後才發現ICF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組織,旅客看到的不只是這個基金會對整個保育區的維護,以及對鶴類所盡的那份心力,還有整個組織背後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每到一個城市我總堅持一定要到有動物的地方逛逛,包括大小農場,海洋館和動物園;我不是動物專家,從小飼養過的動物單手數得出來,但看到動物總讓我開心,似乎能把我帶進一個沒有人聲喧囂的世界,去想像動物間專屬的耳語。但不得不承認,那份開心的背後有的卻是更複雜的情緒,像是汗顏和慚愧。這些動物被圈禁在一個只有木頭柵欄,人造草皮甚至人工建石的世界,失去了翱翔或狂奔的自由,把南極企鵝關到市立動物園的人造浮冰上,把鯨豚圈在牙買加小小的海灣中,教會她們跳躍水中之舞,或許當孩童興高采烈參觀時多少帶些教育的意義,但更多時候滿足的卻只是我們人類自以為對動物的憐愛,和我這種人膚淺的快樂。

ICF輕易地就消弭了我心中的不安和矛盾,他給鶴鳥們的不只是留待俗人參觀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機制和保育的意義。進到ICF鶴園,會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些美麗的鶴鳥們是主人,我們這些來訪者甚至工作人員都只是客,鶴園成立的宗旨是為了教育我們尊重這些鶴鳥的存在,並盡力去保護他們生存的本能,以達到使這些鶴鳥永續生存的目的。
圖一:ICF園區全景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漫遊威斯康辛] 日內瓦湖(@Lake Geneva, WI)

五月底結束了繁忙的課業,終於等來了我們期待已久的日內瓦湖之旅  雖然跑過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地方,但還是最喜歡開著車在威州內走走看看,不用經歷轉機的困頓,也不用拼命和時間賽跑,車開著彎著,那一大片春光早已經盡收眼底

這一次的短程旅行是王先生所挑選的日內瓦湖城(Lake Geneva, Wisconsin),開車距離麥迪遜(Madison, WI)大約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的車程  這座小城鎮據說在西元八千年前就已經有印地安人移居,一直到1834年,有一名叫做John Brink的調查員才正式將小鎮中的湖命名為日內瓦湖,整個村落於1844年整理重建,一直到1886年才被認可為日內瓦城(City of Lake Geneva)  日內瓦城成為觀光勝地的關鍵主要是起源於1871的芝加哥大火,那場大火燒毀了大半的芝加哥建築物,卻也將人潮帶來了鄰近的威斯康辛州,特別是這個坐擁湖光山色的日內瓦湖城.從那時起,不只許多芝加哥的政商名流遷往日內瓦湖城,觀光客也開始蜂擁前來,為這座小城贏來了"西部的紐波特"(Newport of the West)的美名  (註:紐波特/Newport是美國羅德島的避暑勝地)

車子駛進了這座小城時,我們忍不住地驚呼連連,那精緻的歐式城鎮建築,映著豔陽當空的粼粼波光,就連下榻的旅館也好似映照著我們心情般地,掩不住那浪漫的氣息  當天入住的旅館是Bella Vista Suites(http://www.bellavistasuites.com/),因為王先生事前先在LivingSocial買好了優惠券,所以房價比想像中低廉許多,至少我從沒預期這個價錢可以買到一覽無際的湖岸春色  在大廳逗留時才發現原來這邊是著名的結婚聖地,許多新人會在湖邊的小甲板上舉行婚禮,光想著那春光映著新娘的嬌羞,就夠令人嚮往了
圖一:下塌飯店外觀.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傳播二三事] 隱私權惹爭議(Protect Your Privacy on Facebook)

這兩天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就是臉書(Facebook)隱私權,因為很多臉書使用者對於新隱私權政策不滿,因此臉書開放全球用戶表決隱私權設定條款,只要全球有超過30%的使用者贊成維持原來政策,其表決結果即對於臉書新隱私權政策具約束力.

                  圖一:臉書新政策投票頁面.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傳播二三事] 臉書新趨勢(New trends of Facebook)

隨著上週臉書(Facebook)發行IPO,美國知名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也湊熱鬧地於上周五發布了一項有關臉書(Facebook)好友的民調報告,其中有些很有趣的結果給大家參考,包括:
  • 臉書使用者每個人平均而言有 229 個朋友,每個人每月平均增加 7 個新朋友
  • 女生平均每個月會更新動態 21 次,男生則不到女生的三分之一,只有 6 次
  • 雖然臉書提供了選擇特定閱讀族群的功能,但據調查只有不到 5% 的使用者曾經選擇性隱藏特定動態更新
  • 平均而言,只有不到 20%的臉書使用者是積極使用者(active user)

整份報告中還有其他很多很有趣的研究結果,但這麼多的統計數字到底說明了那些臉書的重點趨勢呢?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影視淺談] 繼承人生(The Descendants)

很久沒有看一部這麼觸動心弦的電影,拍攝手法自然不造作,沒有刻意營造的悲劇場面,美式家庭幽默不經意地貫穿整部片真實人生的情境不就像 繼承人生 描繪地這樣嗎?逃不開的笑中帶淚淚中含笑 


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的演技絕對是整部片深刻打動人心的關鍵,沒有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裡的霸氣,也少了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裡的瀟灑,但是得獨力扶養兩個女兒的單身爸爸的迷惘和惶恐,不知如何面對病榻上昏迷妻子的糾結和心痛,身為手握著大片夏威夷土地所有權人的掙扎和猶疑,喬治克隆尼在繼承人生中都有精準的詮釋  大女兒Shailene Woodley小女兒Amara Miller和脫線男朋友Nick Krause,也都是劇中不可少的靈魂角色,活靈活現的演出更加深了劇情的真實感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影視淺談] 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

                                                         
趁著寒假,和王先生兩人看了好多部早列在必看電影清單的作品。很巧地的是裡面剛好有三部片講的都是種族之間的對立和仇殺,包括: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慕尼黑慘案(Munich)和姊妹(The Help)。三部片的呈現手法很不一樣,畢竟故事主軸也大不相同,但是圍繞著種族議題的主線刻劃地清楚且張力十足,喜歡看那種具深刻意含但又不會枯燥到令人瞌睡的電影的朋友們,這三部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其中我覺得讓我最驚艷的作品應該就是我的名字叫可汗。這是一部去年在台灣上映的印度電影,也是近期印度電影的推薦作品之一!印度近來有許多好電影的輸出,包括2003年的寶萊塢生死戀 」(Devdas)和去年風靡全台灣的三個傻瓜」(Three Idiots)。ps.2009年推出受到國際好評的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雖然是在描述一個印度孟買貧民窟長大的孤兒的成長故事,但影片出品國是美國,拍攝導演也是美國著名導演、拍攝過猜火車的丹尼鮑伊(Danny Boyle)。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個傻瓜有幾分相像,故事基本呈獻方式輕鬆活潑,有著寶萊塢片一貫的樂觀大無畏,但不同的是導演非常嚴肅小心地處理種族對立的主軸線,細膩地描繪出主人翁和其身邊人的內心掙扎;整部片可以看出很多故事線鋪程上的用心,基本上不到最後一刻是猜不到結局的。值得附帶一提的是,這部片和先前的寶萊塢電影非常不同,整部片中寶萊塢歌舞劇比例大幅降低,雖然以歌舞演出來表達內心情感的片段還是少不了,但整題來說,這部片更依賴故事本身的張力和主角們的演技。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旅遊雜感] 邁阿密巧遇詐騙高手

這個年頭詐騙越來越猖狂,而且還不分國界跨越種族,在台灣長年來小心翼翼地慎防詐騙電話,但沒想到詐騙集團初體驗卻獻給了一個邁阿密市區的拉子男子。


好不容易迎來了寒假,包包一背行李一拖和王先生兩人就搭機飛往邁阿密,希望南沙灘的和煦陽光可以溫暖我們在北方雪城埋首書堆要乾涸凋萎的心。白天愜意地享受著和煦陽光湛藍海水和綿密沙灣的環抱,晚上則決定開著車在邁阿密市區閒晃。車子開啊開的開到了邁阿密籃球熱火隊的主場,我們倆興致一來決定在附近泊車,下車到熱火隊體育館走走拍拍照。

[旅遊雜感] 下一個是「台傭」?

留學生最期待的總是密集學期結束後的假期,短短的幾天旅程似乎讓幾個月的異鄉刻苦都值得了。博士班生涯的第一個學期畫上句點之時,我早已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和王先生拖著行李箱飛往佛州,等著展開七天六夜的遊輪之旅,希望加勒比海的陽光可以讓我忘卻幾個月在雪城小鎮埋首書堆的苦悶。踏上郵輪,華麗的船艙內景和享用不盡的美食,讓我這難得出遊的蘇姥姥如進大觀園般的眼界大開,但一直縈繞我心頭甚至讓我好生疑問的,卻是那成千上百替我們搬著行李打掃房間及送上餐點的服務生。


可能是在麥城這擁有著約八十幾成白人比例的小鎮生活久了,我總以為這艘美國渡輪上應當是美裔或是非裔服務生為主,畢竟這是美國屬一屬二大的遊輪公司,但放眼望去百分之九十的服務生皆是和我們一樣黃皮膚的亞洲人,細問之下知道他們大多都是印尼籍和菲律賓籍的遊輪雇員。雖然船公司強調遊輪雇員組成多達四十多個民族,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穿著筆挺西裝的船長大廚甚或表演者是白人非裔人士或拉丁美洲人,而那些每天在自助餐廳為我們呈菜,每晚在豪華宴會廳替我們點菜送餐,和每天幫我們打掃房間清掃廁所的服務生全部都是黝黃皮膚的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