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人生碎碎念] 寫給弟弟有關反服貿運動的一封信

親愛的小弟:

第二次提筆寫信給你,每想到已事隔兩年。上次還殷切地以前輩的身分提醒大學新鮮人的你該如何過大學生活,很意外地是兩年後的再次提筆,你已經不再是當年懵懂的大一新鮮人了。

一早看到你臉書上有關反服貿運動的一串長文,看後我激動不已。這幾天反服貿的文章與評論鋪天蓋地襲上臉書牆,你的發言卻最是在我心頭迴繞不去。開心這次的反服貿運動讓你這個一向是政治絕緣體的天龍國孩子,開始去關心政治並反思社會議題,更難能可貴的是你在大批主流上街抗議浪潮中,拒絕成為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中被壓制的聲音,你洋灑地寫下了自已的想法。

雖然我們的立場不盡相同,但我卻樂見你這篇長文的誕生。這背後蘊藏的是你對社會關心的萌芽、自我意識的提升,且無懼於主流民意浪潮。終於,你這個九零後的孩子也開始以公民身分堂正地進入民主社會了。這對今年將要第一次掌握投票權的你來說格外重要,對台灣的民主社會發展更是極其珍貴。

不過,關心、思考和發聲只是公民素養的基本要件,民主社會更重要的是聆聽不同的聲音,或許就讓我這個姊姊來和你聊聊這場反服貿運動中的不同想法,當作送給你正式踏入公民社會的第一份禮物兼考驗。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你說你很氣憤反黑箱和反服貿被相提並論,因為你反對破壞民主體制的30秒黑箱作業可是不反對服貿協議。你生氣街頭動員打著反黑箱的旗幟,可是其中一項訴求卻是要完全退回整個服貿協議而非逐條審查。你覺得被利用了。

其實你的心情我能理解,運動訴求的定位一向是社會運動中難解的一道題。想起去年反媒體壟斷海外留學生拍照時,我們幾個留學生為了照相用的標語也(和氣地)爭執許久。有些朋友堅決反對蔡衍明中資進入台灣媒體,對於不提中國因素感到不解;有些人只在乎媒體壟斷的現象,認為加入中國因素標語只會模糊焦點。明明大部分訴求是重疊的,可是光一個告示牌就讓我們幾個籌辦人傷透腦筋。你能想像街頭上學生們的掙扎嗎?

的確多數人都是和你一樣對於30秒強行通過而無視民主程序感到憤怒,甚至可能和你一樣對於部分學生訴求是要求整批退回重議而不能接受。但你們可能不知道的是,許多第一時間站出來領導抗議的學生領袖從去年中就開始反對服貿協議。這批學生從一開始的訴求就是反對「黑箱」服貿協議、要求全部退回,希望政府召開公聽會並重啟對中國的談判。你有發現嗎?他們去年就已經在用黑箱這個名詞了,這個黑箱指的是政府整個協議制定過程中的草率、偷雞摸狗與不尊重民意,基本上這個名詞和你現在所認知的30秒黑箱是不一樣的,是更早就出現進而才被轉化使用。

社會運動有個很重要的特點,也就是運動的意義建構是個流動推演的過程(dynamic evolving process),運動的框架及訴求不會也不該是固定的。為了要能達成共識動員(consensus mobilization),建立運動參與者能共享的價值觀極為重要,而此種價值觀的建立則是因應瞬息萬變的政治機會與社會(無論支持或反對甚至觀望者的)期待的變動過程。舉這次的反黑箱服貿運動來說,多數民眾對反服貿議題中有最強烈感受的(只)是30秒的草率通過,為了成功號召民眾上街頭運動,學生們結合了最初的反黑箱服貿理念,和現在大家認知的反30秒黑箱服貿(也就是對民主程序不尊重),也因此成就了進上萬人的抗議人潮規模。

你可能會跟我說,就算如此,他們利用了你們這批只對民主程序不滿的公民來達到他們最初的抗議訴求。可是親愛的,你有想過這兩種訴求真的有方法明確拆開嗎?就算把兩種訴求(反對整個服貿協議與反對草率通過要求逐條審查)拆開來號召運動,又真的會成功嗎?你覺得當人力分散時,我們的政府會聽得到人民的聲音嗎?這些學生一開始就對政府最初的服貿協議不滿,他們上街過無數次,我參加的那次現場,可以看到學生們的弱勢與無奈,社會上沒有人重視這件議題,所有新聞台都被當時爆發的洪仲丘事件所淹沒,然後反服貿議題不了了之。

有發現嗎?同一場運動的訴求理念就算接近,但是在程度上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認同。訴求的建立和運動成功的考量是不斷拉扯的,要讓一場運動真正地成功且讓訴求獲得回應是多麼不容易啊!我知道你的不滿,但也希望讓你瞭解這些運動決策背後的掙扎與考量。

另外一個我得和你開誠布公談談的問題就是稍早提到的中國因素。你有想過為什麼這些學生們從一開始就反對整批的服貿協議嗎?他們的確不滿政府做決策的草率,以及對產業衝擊的罔顧,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擔憂服務協議的簽署對象:中國。你是學經濟與財政出身,會捍衛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也擔憂台灣鎖國後的經濟發展,只是當開放的對象是中國時,經濟還是應該掛帥嗎?

面對中國時,很多問題我們不得不想得深遠些。中國在所有兩岸政策都是以接收臺灣為原則,這些友善背後的深意是我們這一代得學著謹慎提防的。服貿也是一樣,當中國資本開始進入印刷和文化產業,當我們的交通工程與電信通訊產業對中國開放,我們打開的大門不是只有想像中美好的資金流入,伴隨的是中國政府對臺灣無形與有形的間接控制。

你知道嗎?臺灣新世代勢必要正面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很遺憾地,維持現狀再也不是我們的選項,中國對臺灣的各種入侵是強勁又毫不掩飾的。很現實地,我們再也不能只是單純意識形態上認知臺灣是一個國家,但是當遇到中國相關政策或兩岸關係時卻又搖擺不定。我們要很明確地去問自己,就算經濟起飛,但如果有一天臺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我們能夠接受嗎?如果深思熟慮後,這不是我們能接受的,那未來臺灣與中國互動的每步路,我們都要走得更謹慎些。也希望這個問題能幫你去試著理解這些街頭學生與民眾們的擔憂。

最後,謝謝你們一群年輕人晚上聚會吃飯時還願意討論著國家大事,謝謝你願意把你的想法(間接地)和我分享。你知道嗎?有對立的意見永遠是件好事,有衝突才會有火花的激盪,有對話民主社會才有進步的可能。我知道這封信讀完,你可能對我的很多想法仍然難以理解或是無法接納,這很正常,我們都需要些時間去消化不同的聲音。你已經是個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了,只希望這封信至少讓你知道我對你成長的感動,也讓你體會民主社會的不同面向。就算你有的是不同聲音,至少你讓我知道有一天臺灣社會交到九零後的孩子手中也不必太過擔憂,因為你們會關心政治、會思考也會發聲,這就是最好的第一步了。

我親愛的弟弟,謝謝你。就算我們人在太平洋的兩端,你永遠是我最關心且親愛的小弟。

愛你的,

姊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