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傳播二三事] 臉書新趨勢(New trends of Facebook)

隨著上週臉書(Facebook)發行IPO,美國知名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也湊熱鬧地於上周五發布了一項有關臉書(Facebook)好友的民調報告,其中有些很有趣的結果給大家參考,包括:
  • 臉書使用者每個人平均而言有 229 個朋友,每個人每月平均增加 7 個新朋友
  • 女生平均每個月會更新動態 21 次,男生則不到女生的三分之一,只有 6 次
  • 雖然臉書提供了選擇特定閱讀族群的功能,但據調查只有不到 5% 的使用者曾經選擇性隱藏特定動態更新
  • 平均而言,只有不到 20%的臉書使用者是積極使用者(active user)

整份報告中還有其他很多很有趣的研究結果,但這麼多的統計數字到底說明了那些臉書的重點趨勢呢?


第一:"社群網路主要以年輕使用者為主",這個趨勢在上面數字中可能看不出來,但下面兩張圖清楚地指出了這個趨勢.

         圖一:不同出生世代臉書使用者擁有的平均朋友數


                                   圖二:臉書使用者更新動態的頻率(以年齡族群區隔)

從這些圖中可以發現,年輕人的臉書朋友數目遠遠超過中老年人,更重要的是年輕族群主動參與臉書活動(更新動態)的頻率遠遠高於中老年人.

那這樣的趨勢有甚麼重要性呢?專家發現臉書的主要族群是介於 18-35歲左右的青壯年,所以很直觀地想,如果新上市的產品或是某項宣傳政策想要鎖定的對象是青少年,那麼臉書絕對是一項利器.同樣地,這樣的結果也間接指出了臉書對於青少年在商品購買力,或是青少年的公民意識(Citizenship)和公共參與(Civic engagement),都有著決定性的關鍵力量.像是這份報告中也提到了臉書使用者較其他網路使用者有更高的政治參與程度,包括傳統的政治活動:集會遊行(political rally)和投票(vote),這些行為對於政治研究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民主指標.


第二個重點是:大部分的臉書使用者還是所謂的消極使用者(passive user),只有約 20%的使用者是積極使用者,其中就連每天會按讚(Like)的使用者都不到 26%.

積極使用者的行為包括去朋友的狀態更新,照片或是評論上留言,積極使用者的比例極低又說明了甚麼呢?這表示大部分的人對於臉書的使用方式是:接收訊息遠高於所提供自身狀況(get more than they give),這樣很可能會造成臉書也出現傳播學者所謂的網路強權(power user),這些網路強勢者-也就是常利用臉書發言及創造活動(event creation)的使用者-會默默地影響消極使用者的行為,甚至壓抑其他可能的聲音.譬如說部落格(blog)一直以來為學者所詬病的就是其網路強權的現象,其主要論點就是部落格並不想學者一開始所想的民主,研究發現具有關鍵影響力的部落客仍為極少數,甚至都是社會上社經地位極高的對象(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Case R. Sustein的Republic.com或是我可以之後再做分享).當然臉書和部落格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傳播專家也紛紛投入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研究,希望進一步解讀社群媒體對社會大眾的影響.


第三個有意思的現象:臉書使用者開始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

            圖三:臉書使用者的隱私保護行為
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拿 2011年和2009年相比,移除個人標籤、刪除留言以及刪除朋友的比率都增加了約 7~10 個百分點,顯示了大家對於隱私權的重視.背後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有些使用者開始感受到隱私權被侵犯,或是有些使用者開始清楚定義臉書的使用方式與其意義.相信大部分的社群媒體使用者一定都不只有使用臉書,很多人同時有推特(Twitter)、Google+、噗浪(Plurk)等,每個人對於每個網絡媒體的使用方式也不盡相同,上圖的數據也說明了很可能某些使用者的臉書使用方式已經開始慢慢在轉型了.


當然上述統計數字是以美國民眾為主,以個人經驗和文化考量而言,台灣民眾的臉書使用數字一定會非常不同,但是可以想見的是,臉書的影響力不論對美國青少年還是台灣年輕族群來說,都是非常可觀且不容小覷的.更重要的是臉書對於很多研究領域來說都是當紅熱門的範疇,對於商業公司也有深遠的市場影響力.臉書能走多久,影響力又能有多大,且讓我們且用且看吧!


參考網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