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影視淺談] 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

                                                         
趁著寒假,和王先生兩人看了好多部早列在必看電影清單的作品。很巧地的是裡面剛好有三部片講的都是種族之間的對立和仇殺,包括: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慕尼黑慘案(Munich)和姊妹(The Help)。三部片的呈現手法很不一樣,畢竟故事主軸也大不相同,但是圍繞著種族議題的主線刻劃地清楚且張力十足,喜歡看那種具深刻意含但又不會枯燥到令人瞌睡的電影的朋友們,這三部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其中我覺得讓我最驚艷的作品應該就是我的名字叫可汗。這是一部去年在台灣上映的印度電影,也是近期印度電影的推薦作品之一!印度近來有許多好電影的輸出,包括2003年的寶萊塢生死戀 」(Devdas)和去年風靡全台灣的三個傻瓜」(Three Idiots)。ps.2009年推出受到國際好評的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雖然是在描述一個印度孟買貧民窟長大的孤兒的成長故事,但影片出品國是美國,拍攝導演也是美國著名導演、拍攝過猜火車的丹尼鮑伊(Danny Boyle)。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個傻瓜有幾分相像,故事基本呈獻方式輕鬆活潑,有著寶萊塢片一貫的樂觀大無畏,但不同的是導演非常嚴肅小心地處理種族對立的主軸線,細膩地描繪出主人翁和其身邊人的內心掙扎;整部片可以看出很多故事線鋪程上的用心,基本上不到最後一刻是猜不到結局的。值得附帶一提的是,這部片和先前的寶萊塢電影非常不同,整部片中寶萊塢歌舞劇比例大幅降低,雖然以歌舞演出來表達內心情感的片段還是少不了,但整題來說,這部片更依賴故事本身的張力和主角們的演技。



我的名字叫可汗」的男主角可汗(Khan)是個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印度人,雖然表達能力比較不佳且做事執著,但智商高且個性敦厚。故事描述的可汗長大後從印度移民到美國依靠弟弟,也因為一連串的機緣遇到了漂亮且信仰印度教的女孩,雖然可汗本身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但是愛情讓兩人跨越了障礙並組了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然而白馬王子與公主的生活從不如童話故事般可以永遠美好,一切的劇變從911悲劇而開始。所有的穆斯林因為911恐怖分子對美國的攻擊受到嚴重的社會歧視和排擠,可汗一家人也無法倖免;因為可汗(khan)這個穆斯林姓氏加上他的伊斯蘭教信仰,可汗一家子受到了永遠無法挽回的傷害,也驅使可汗走上了一條正名之路,去追尋屬於這些平凡生活的穆斯林人的正義。

美國到現在對恐怖攻擊仍心有餘悸,各機場甚至重要國家機構的入口也是層層把關,很多時候甚至不同種族族別會受到不同的入關檢查和待遇。每次我都只是想,怎麼入個關那麼麻煩,要脫鞋脫大衣要把一件一件東西從行李箱搬出來,有時不小心曬黑一點還要擔心因為自己的姓氏被誤認為是中東人,但看完電影後我才知道對我而言的麻煩,卻是很多無辜美國穆斯林人永遠洗不去的標籤和一輩子生活的苦痛。我只是偶爾在機場在知名旅遊景點通行處被刁難,而這些穆斯林人卻在每天的生活中屢碰釘子,承受著不同的眼光。

這部片很聰明地跳過了敏感的恐怖攻擊本身,轉而把焦點放在生活在這些陰影之下的少數族群,不談論對與錯,但卻帶我們看見了被911恐怖攻擊影響的原來不只是美國人民,還有生活在陰影中只能將一切苦痛概括承受的穆斯林人。


              
               「我的名字叫可汗」的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