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寒假,和王先生兩人看了好多部早列在必看電影清單的作品。很巧地的是裡面剛好有三部片講的都是種族之間的對立和仇殺,包括: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慕尼黑慘案(Munich)和姊妹(The Help)。三部片的呈現手法很不一樣,畢竟故事主軸也大不相同,但是圍繞著種族議題的主線刻劃地清楚且張力十足,喜歡看那種具深刻意含但又不會枯燥到令人瞌睡的電影的朋友們,這三部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其中我覺得讓我最驚艷的作品應該就是「我的名字叫可汗」了。這是一部去年在台灣上映的印度電影,也是近期印度電影的推薦作品之一!印度近來有許多好電影的輸出,包括2003年的「寶萊塢生死戀 」(Devdas)和去年風靡全台灣的「三個傻瓜」(Three Idiots)。ps.2009年推出受到國際好評的「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雖然是在描述一個印度孟買貧民窟長大的孤兒的成長故事,但影片出品國是美國,拍攝導演也是美國著名導演、拍攝過猜火車的丹尼鮑伊(Danny Boyle)。「我的名字叫可汗」和「三個傻瓜」有幾分相像,故事基本呈獻方式輕鬆活潑,有著寶萊塢片一貫的樂觀大無畏,但不同的是導演非常嚴肅小心地處理種族對立的主軸線,細膩地描繪出主人翁和其身邊人的內心掙扎;整部片可以看出很多故事線鋪程上的用心,基本上不到最後一刻是猜不到結局的。值得附帶一提的是,這部片和先前的寶萊塢電影非常不同,整部片中寶萊塢歌舞劇比例大幅降低,雖然以歌舞演出來表達內心情感的片段還是少不了,但整題來說,這部片更依賴故事本身的張力和主角們的演技。
這個年頭詐騙越來越猖狂,而且還不分國界跨越種族,在台灣長年來小心翼翼地慎防詐騙電話,但沒想到詐騙集團初體驗卻獻給了一個邁阿密市區的拉子男子。
好不容易迎來了寒假,包包一背行李一拖和王先生兩人就搭機飛往邁阿密,希望南沙灘的和煦陽光可以溫暖我們在北方雪城埋首書堆要乾涸凋萎的心。白天愜意地享受著和煦陽光湛藍海水和綿密沙灣的環抱,晚上則決定開著車在邁阿密市區閒晃。車子開啊開的開到了邁阿密籃球熱火隊的主場,我們倆興致一來決定在附近泊車,下車到熱火隊體育館走走拍拍照。
留學生最期待的總是密集學期結束後的假期,短短的幾天旅程似乎讓幾個月的異鄉刻苦都值得了。博士班生涯的第一個學期畫上句點之時,我早已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和王先生拖著行李箱飛往佛州,等著展開七天六夜的遊輪之旅,希望加勒比海的陽光可以讓我忘卻幾個月在雪城小鎮埋首書堆的苦悶。踏上郵輪,華麗的船艙內景和享用不盡的美食,讓我這難得出遊的蘇姥姥如進大觀園般的眼界大開,但一直縈繞我心頭甚至讓我好生疑問的,卻是那成千上百替我們搬著行李打掃房間及送上餐點的服務生。
可能是在麥城這擁有著約八十幾成白人比例的小鎮生活久了,我總以為這艘美國渡輪上應當是美裔或是非裔服務生為主,畢竟這是美國屬一屬二大的遊輪公司,但放眼望去百分之九十的服務生皆是和我們一樣黃皮膚的亞洲人,細問之下知道他們大多都是印尼籍和菲律賓籍的遊輪雇員。雖然船公司強調遊輪雇員組成多達四十多個民族,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穿著筆挺西裝的船長大廚甚或表演者是白人非裔人士或拉丁美洲人,而那些每天在自助餐廳為我們呈菜,每晚在豪華宴會廳替我們點菜送餐,和每天幫我們打掃房間清掃廁所的服務生全部都是黝黃皮膚的亞洲人。